魚腥草

魚腥草是一種常見於低海拔潮濕環境的草本植物。因為其特殊氣味而得名,別名不乏「臭」、「腥」、「臊」……等字眼形容它那濃烈的氣息,相信有親身嗅聞過它味道的人都會印象深刻。有趣的是筆者在搜尋資料時,居然在全球入侵物種資料庫中找到一段這樣的說明:「聞起來具有柳橙般的香氣,拌入沙拉可以形成獨特的風味。」與過往經驗大不相同的描述實在讓人覺得困惑又好玩。

資料來源:自然谷

認識中藥--魚腥草

魚腥草在平時也被民間當作野菜食用,雖然副作用較少,但少部分人服用後有腥味感,而造成腸胃不適反應;故臨床應用應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使用。另外因魚腥草成份內含揮發油,故不宜久煎。

資料來源:台中榮總全球資訊網

繼續閱讀​

疫情流行期間的明星:魚腥草

魚腥草喜歡生長在林蔭下或是溪溝旁,濕氣高太陽不要太大,是它喜歡的環境,在台灣鄉間或是中低海拔的山林間可以見到它們分布的族群,以貼地的匍匐式生長。主要是5-6月開花,7-8月結果,種子細小且數量非常多。

繼續閱讀 

魚腥草栽培免草煩 稻殼覆蓋好處多 經濟栽培下的雜草管理

魚腥草全株含有癸醯乙醛(decanoy lacetaldehyde)、甲基正壬酮(methyl-n-nonyiketone)、檸檬烯(limonene)、月桂烯(myrcene)、月桂醛(dodecyl aldehyde)、癸醇(decyl alcohol)、癸醛(decanal)、α-蒎烯(α-pinene)、β-蒎烯(β-pinene)及4-松香醇(4-terpineol)等成分,具有抗菌、抗病毒及增強免疫能力等作用,而有「天然抗生素」的稱號,更為「清冠一號」處方的10種中藥材之一。

資料來源:農傳媒

繼續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