欖仁

產於臺灣及中國大陸的廣東(徐聞至海南島)、雲南(東南部)。常生於氣候濕熱的海邊沙灘上,多栽培作行道樹。

欖仁樹的邊材白色,心材紅褐色,質緻密而重,硬度適中,除供建築或製造器具外,蘭嶼當地居民也常以其木材建造獨木舟。  

資料及圖片來源: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

繼續閱讀

欖仁 又名雨傘樹、山枇杷樹、大葉欖仁樹

欖仁屬落葉喬木,因為果實可以藉由海潮傳播,因此廣佈非洲、亞洲、大洋洲、澳洲熱帶及亞熱帶濱海地區,並已歸化美洲。

栽培方式: 適合全日照溫暖環境,枝葉及根系開展,基地需預留充足的伸展空間。植株具耐旱性,根系強健耐貧瘠、鹽分且抗風性強。可於冬季落葉期修剪過度長伸的枝條,已避免夏季颱風折斷。繁殖採用播種法。

資料及圖片來源:台灣景觀植物介紹

繼續閱讀

大葉欖仁的葉與花

欖仁的葉片大,比同屬的小葉欖仁大許多,所以又有「大葉欖仁」之稱,枝幹呈平展狀,炎炎夏日在樹下乘涼,感覺舒暢無比,下雨時甚至可以遮雨,所以又有「涼扇樹」及「雨傘樹」之別名。葉片在秋季會轉紅,冬季落葉,春天長葉並開花,夏天結果,四季都有不同的風情

資料及圖片來源:Peter's blog

繼續閱讀

欖仁的維基百科

欖仁樹因果實的形狀貌似橄欖的核,故而得名。欖仁樹是一種落葉喬木,高可達 15 米或更高,花期 3-7 月,果期 7-9 月。

果為核果,扁橢球形,兩端稍漸尖,兩邊具稜,稜上具翅狀的狹邊像船隻的龍骨狀構造;果皮無毛含纖維質],堅硬,初為綠色,成熟時呈褐色。

資料及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

繼續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