仙草
原產地: 中國大陸產於浙江,江西,廣東,廣西西部及臺灣;生於水溝邊及乾沙地草叢中。
葉對生;葉柄長 0.2~1.5 公分,被柔毛;葉片狹卵形或寬卵圓形,長 2~5 公分,寬 0.8~2.8 公分,先端急尖或鈍,基部寬楔形或圓,邊緣具鋸齒,兩面被細剛毛或柔毛。
資訊來源: http://kplant.biodiv.tw/


【新竹 關西】仙草?青草?傻傻分不清楚
在古代傳統醫藥不發達的年代有這麼一說:中暑之人,因為喝了這種特殊草類植物所熬製而成的湯汁,進而身體復原,順理成章認為這種特殊的草類植物是仙人所賜,因此稱他為仙草。然而,真正在書籍上的紀載, 「仙草」之名稱第一次出現在中國藥植圖鑑,另外「職方典」稱之為仙人草。又稱為田草、洗草、仙草凍、仙草乾、仙草舅。泰雅人稱 Supurekku,排灣族人稱 ryarikan,英文名稱為 Mesona或 Chinese mesona。
資料來源:柳營奇美醫院醫藥部
繼續閱讀
以時間堆疊出來的滋味:仙草
仙草的台語叫做「田草」,由此稱呼可見,早期在台灣野外或田間是種常見到的野生植物,在沒有許多飲料選擇的年代,田間或野地隨手可取得的野草們,曬乾後熬煮就是相當清涼消暑的飲品。尤其仙草熬煮後散發著獨特的香氣,入口也甘醇較不具草的野性味道,雖然清涼消暑但又不至於太涼,因而廣受多人喜愛。
資料來源:Green Media

仙草秘密》關西怎麼那麼多仙草?仙草並不是越黑越好,怎麼熬煮仙草才會又快又濃?
桃園 1 號主產區在新竹關西,製凍量高,通常採收全株製成仙草凍。桃園 2 號則落腳在桃園楊梅,香氣比較濃厚,經常取用香氣物質較多的葉片與莖部煮成仙草茶或做成茶包。